多年来,万年历一贯专注于打造最优用户体验的产品,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,在全体互联网行业中实现了差异化发展。

日前,万年历CTO罗世龙在《第十三届中国企业“IT印象·创新IT,赋能未来”年终评比》中,荣获了“2018年度IT行业精彩人物奖”。
罗世龙在接管51CTO专访时,分享了如何从一个技能职员转变成企业管理者的成功窍门。

万年历CTO 罗世龙

从程序员到公司管理者的华美转变

专访万年历罗世龙从轨范员到CTO的修炼之路

如今,罗世龙全面统筹万年历的产品设计、研发、运营等事情。
诗中写道“纸上学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”作为CTO,存心研讨的工匠精神、勇于打破难题的创新精神、对付未来技能趋势的判断能力以及运筹帷幄的领导力都同样主要。

其实在创业之前,罗世龙曾花费一整晚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,当时他手中还握有大公司的offer,是在创业路上做自己喜好的奇迹,还是在大公司做一颗螺丝钉,始终难以决议。
终极,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投入到自己喜好的奇迹中。

他坦言,自己并没有太多职场经历,从大三之后就开始和其余两位合资人开始创业。
万事开头难,中间难,结尾更难。
罗世龙回忆起全体创业经历说到,虽然过程比较弯曲,但也同样有趣,现在回顾起来还是影象犹新。
2010年,创业之初,三个人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开始了万年历App的研发事情。
当时,iPhone刚刚进入中国,由于技能很新,开拓文档并不完好,再加之当时英文水平有限,导致理解不足透彻,常常会花费很永劫光谈论一个问题。

为理解决一个问题,常日会无所不用其极,可谓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在当时,手持设备的打算能力非常有限,如果要让这些代码能够流畅的跑在打算能力有限的设备上,须要考试测验很多方法。
“例如,我们在代码里埋了很多统计代码实行韶光的点,现在看来是非常低效的做法,但在当时办理了不少问题,还是非常愉快的”,他说到。

有句话叫做“失落败是可以借鉴的,但成功是无法参考的”。
每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,都会在当时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决定。
如果三个人在2018年才开始做万年历,就未必能够取得同样的成功。
由于韶光结点变了,机遇变了,做相同的事情,未必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。
这些都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,以及对付目标的坚持所取得的结果。

在全体创业过程中,三个合资人经历了多次的角色转变,一开始都是做研发,埋着头写代码。
随着公司职员的增加,产品种类的丰富,不免会面临着角色的变革,这就须要把自己不断放到一个新的角色上考虑问题。

他谈到,“起初我们都是挺迷茫的,没做过管理,只会写代码。
但做到管理岗位之后,最好的应对办法便是要接管改变,拥抱变革,学习如何管理好全体技能团队。
就犹如此前没有写过iPhone代码一样,须要学习干系的知识。

当自己能够游刃有余的管理好一个技能团队之后,就须要进一步提升到公司运营者的角色。
作为一个公司运营者,虽然本身不须要具备人事、财务等专业能力,但也要具备与他们沟通互换、辅导方向的根本能力,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,完成从技能管理者到公司运营者的角色转变。

转型生活做事类平台,供应最优用户体验

一家公司能够为用户供应不断迭代的产品、为员工供应保障的条件便是要担保产品能够贡献现金流,实现盈利。
常日,大多数人都喜好追求小而美的事物,但如果一家公司只做小而美的产品,其整体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每每不能支撑公司长久发展。
因此,在全体操作逻辑中,万年历会担保用户利用最多的核心功能一步可达、触手可及,乃至用户无需进入App主界面,以插件形式就可以轻易利用到核心功能。
另一方面,为了让用户为公司贡献充足的现金源,会上线一些增值类功能,终极将一个纯粹的日历工具扩展成为一个生活做事类平台。

罗世龙认为,全体公司的转型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。
万年历最初作为工具类产品,效率是第一需求,办理用户碰着的问题是最主要的。
然而,随着时期和用户认知的变革,万年历不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工具类App,而是逐渐转变成一个生活做事类平台,供应了日历、农历、景象、记事、提醒、星座、资讯、传统文化咨询等各种各样的生活做事信息。
至此,万年历也从一个以效率优先的工具,转变为了一个以内容优先的分发平台。

实际上,在万年历研发之初,推出功能都因此合资人自身的需求出发,并没有数据作为支撑。
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积累,万年历也会定期进行用户需求调研。
同时,并不会盲目上线新功能,而是会进行充分的用户喜好度调查,得到初始的样本数据,再决定是否开始研发。
在新功能、新模块上线之初,万年历会先推出测试版,让一部分用户小范围利用,根据用户反馈数据,再决定是否推出正式版。

在用户体验方面,罗世龙认为实现用户体验最优化是一个不太可及的命题,由于一个App永久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用户都百分百喜好,最主要的是要找到用户体验和商业变现的折中点,即孟子所讲的中庸之道。
一个App要实现商业化,不可避免的会让谢绝付费的用户感到不适,但用户规模产生效益,这些用户同样主要。
另一方面,有付费习气的用户每每具有一定的宽容度,万年历推出的做事对付他们并不是一种打扰,而是所须要的功能。

例如,广告也是一种资讯,办理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如果App推送给没有需求的人,他会认为这是广告并且受到打扰,但对付有需求的人,广告会成为有用的信息,并不会构成打扰。
万年历正是在寻求一个平台和用户都能接管的平衡点,通过不断的剖析后台数据,优化调度,把控全体平台的商业化程度。

应对流量峰值,万年历的上云之路

作为互联网公司,IT架构碰着的最大寻衅在于大流量、高并发。
在用户利用高峰期,万年历要实现每秒种处理超过5K次要求。
如何利用技能手段使得系统可以并行处理更多的要求,降落延迟和相应韶光,提升性能和用户体验,成为每个公司必须办理的难题。

万年历起初采纳自建机房的办法,面对流量峰值,加大机房的带宽,加资源以及加做事器。
但发展到后期,这种大略粗暴的办法并不能知足高速增长的用户规模,万年历便将全体做事器全部迁移到了公有云平台。

一方面,通过分倍扩容,根据现有流量,可进行程序化自动判断。
如果超过现有运行设备或者后端做事器所能承载的数量,就会剖析打算资源实现自动扩容;

另一方面,通过差分要求,每次要求并不会直接返回所有数据,而是比拟数据的新旧程度。
如果数据没有变革会直接返回,从而达到缩短要求韶光、减少要求次数的目的。

此外,还实现了差异要求。
用户每次启动客户端时,虽然都会调用很多接口,但接口调用的顺序或者韶光并不固定,如此一来,要求的集中性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分散,在用户高峰期会带来非常明显的集约效果。

对付自建私有云和上公有云如何选择,罗世龙认为,如果从本钱出发,不建议采取自建私有云的形式。
最紧张的缘故原由在于规模产生利润,对付阿里云、腾讯云、AWS等公有云做事商而言,他们能够集中采购大量做事器和带宽,分摊到每个单元的本钱,肯定会比自己采购小部分做事器、小部分带宽的价格要低很多。
即便加上平台的利润,也比企业自建机房本钱要低。

目前,万年历也在考虑多云的灾备方案,以一个公有云平台作为主沙场,其余几家作为灾备,避免完备依赖于某一个云做事商的情形产生。
对付数据安全问题,罗世龙认为,如果云做事商可以随意调取或读取客户数据,对付全体公有云行业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。
因此,作为客户而言,更方向于相信云平台的职业操守和左券精神。

还原新技能实质,避免盲目跟风

从去年开始,有两个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,成为了现在科技最高水平的代名词:“人工智能”与“区块链”。
如何看待新技能,罗世龙指出,该当更多的看到这些技能的实质,避免盲目跟风。
例如,区块链究竟能够给现有业务带来哪些代价,并不是随便买几台做事器,做几个节点,放些内容上去便是一个区块链项目。

实际上,区块链的实质是分布式存储,详细到运用,须要把它回归到分布式存储的实质上,例如具有不依赖于单一节点、防修改、容错性和容灾性比数据中央更强等上风。
而后,企业在将新技能与自身业务相结合时,就须要考虑到是否有真正的结合点。
万年历现有数据都存储在主数据库中,经由思考和验证,认为没有必要利用区块链技能做成分布式数据库,对付全体业务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。

在AI方面,AI和大数据相辅相成的,实在质是统计,首先根据以往的行为数据建立统计模型,利用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演习,在录入新的参数之后,通过模型输出预测结果。
通过AI技能,在万年历业务系统中最直接的运用是信息和广告的推举,还可以进行图片识别、语音识别,这些运用都是基于特色统计实现的信息分发流转。

AI对付万年历全体商业BI系统的构建和内容的分发,也霸占举足轻重的浸染。
万年历会将所有用户的行为操作全部记录到中心数据库中,包含每个用户在全体App体系中所有的点击行为、点击的内容标签都会上传到统计做事器。
对这些行为数据进行洗濯和运算之后,万年历会构建出每个用户的画像,同时得出该用户在全体生命周期中对付产品的贡献度,例如是否付费、在哪些位置点击了哪些广告等数据。
从而打算得出,该推广渠道对付产品推广而言是否值得。

同时,万年历针对自建的广告平台,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画像、标签进行信息推送,帮助提升广告和流量的利用效率。
以往,万年历只能进行全面投放,一个广告位在一个单位韶光内只能接一个广告主的单。
现在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喜好,进行更加风雅化的投放。
因此,相同的位置在同样韶光内,万年历可以做事到更多的广告主,也可以为用户供应他们所需的信息。
基于这两方面,万年历通过AI技能提升内容的分发效率。

连续深耕传统文化,推出创新业务

每个工具类App都会面临相同的困境,发展初期通过广撒网的办法,可以相对大略、随意马虎的网罗到大量用户。
但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,能够再为用户供应哪些代价,或者用户能够为公司贡献多少收入,都是每个工具类App所要面临的寻衅。
而办理这些问题的方法,须要根据每个工具产品的核心能力或所善于的领域进行深入挖掘。

万年历在设计之初,并没有太迢遥的设想,是在后天不断摸索、不断考试测验中,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。
万年历是一个文化属性较强的产品。
有些工具类App并不具备文化属性,在外洋推广难度较低,适宜出海,但万年历具有很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属性,外洋拓展是一个寻衅。
就犹如iPhone进入中国,其日历并不符合国人利用习气一样。
因此,万年历会通过第三方App的形式,丰富其文化属性,更适宜中国人利用,这也是万年历的初衷。

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弘大的市场,依托万年历所具有的强文化属性,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连续深耕文化领域。
基于此,万年历推出了特色文创电商“良辰吉物”和传统文化咨询平台“吉命文化”,希望为用户带来别具一格的精神文化体验。
万年历自营商城“良辰吉物”为用户供应非遗手作、传统吉物、创意国潮、精细家居等文创商品;为用户通报拾国风,重传统的生活理念,以打造东方时物集选平台。
同时,万年历“吉命文化”则以传统易学咨询做事为出发点,着重与佛、道、儒文化结合,为用户供应奇迹晋升、个人财务、婚姻情绪、黄历择吉日等咨询做事。

互联网寒冬下,实现逆势发展

“正凡人员调度和优化”,对付今年冬天的互联网行业来说,这句话涌现的频率格外高。
曾经站在风口上、欣欣向荣的互联网行业,今年却遭遇寒潮,包括知乎、锤子、美团、京东、腾讯、ofo小黄车等10余家有名互联网科技公司,相继爆出裁员降薪。

对付近期互联网行业的寒冬之说,万年历CTO罗世龙对表示,裁员紧张是基于公司的须要,并不是目的或者手段。
对付员工来说,离开自己的舒适区,重新找事情,并不是一个好。
但对付公司的运营而言,如果业务暂时不须要扩展,这些职员留在公司是没有必要的,裁员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而现有的职员规模不敷以支撑未来的业务发展就须要招人。
到目前为止,万年历仍在扩展之中,对付自身的业务发展、所需的职员配置都有着清晰的方案。

在万年历,全体工程师文化是非常浓厚的。
由于三个合资人都是工程师背景,也就更加知道工程师的喜好,如何勉励他们更好的事情。
罗世龙用“志趣相投”准确的形容了员工之间的关系。
他在招聘时最看重的特质便是代价不雅观同等,即便应聘者具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,但如果应聘者的代价不雅观与全体公司或者团队不符合,就不适宜在一个团队中。

对付融资和上市操持,罗世龙对透露,目前,公司对付融资并没有太大需求。
反而,通过成本让运营团队、创始团队拿回了更多的掌握权。
同时, 公司正在操持未来三年实现港股上市。

并非每个人都适宜创业

在国家鼓励创业的大环境下,我们身边的创业团队比比皆是。
针对付当前社会创业和就业现状,罗世龙认为,谈到创业首先要有一个大条件,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创业。
例如,三国期间的诸葛亮适宜当一个谋才,而并不适宜当一国之君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特色,并不代表在公司干不好,就适宜自己当老板创业,这实在是一种病态的思维办法。

其次,即便这个人适宜创业,也要看清经济形势。
譬如今年的经济环境,你从一个公司辞职,决一死战、破釜沉舟的创造一番自己的奇迹,可能不是一个恰当的机遇。
有一句话叫做当寒冬来临,我们就抱团取暖和。
在当前大环境不是特殊明朗的情形下,建议在一些相对成熟的团队或公司先蜇伏一段韶光,多学习,充足自己。
当创业的春天到来之际,再扎根、萌芽、发展。

对付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,罗世龙个人看好教诲和IoT市场。
首先,从市场容量来讲,全体教诲市场的规模非常大,并且是刚需、持续性、长期存在的。
无论经济形势如何,每个人都坚信教诲改变人生,对付下一代都会报以最大的期望。
因此,基于线上或线下的教诲机构、教诲产品,总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在IoT方面,他紧张看好智能家居和聪慧城市的发展。
相对付教诲,IoT实在是一个消费升级的市场。
一旦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,就会追求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,通过IoT可以供应更智能的生活环境。
对付全体城市和社会而言,IoT基于万物互联的理念,也将成为打造聪慧城市的核心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