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源:unsplash
有些人的隔离生活过得清闲到无聊,有些人则比平时还要劳碌。很不幸,我属于后者:作为一名事情量巨大的AI研究员,我不仅在事情的同时接了一份兼职,还在为创业奔波,乃至开始坚持在Medium上写文章。
问题来了,事情这么多要怎么办呢?数年来,笔者一贯考试测验建立一套高效同时兼顾生理康健的事情系统。这次疫情大封锁让生活变得单一规律,笔者得以对此做出更多试验,终极找到了一套得当的例程。只管出发点在于更好地管控事情,但却并不单单环绕事情展开,同时还兼顾了康健管理。
这未必是最佳的选择,但对付如何优化日常例程还是有参考意义的,希望能为你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供应了一些方法。
通过能量满满的清晨例程开启新的一天
坦白说,实际上的日常例程并不完备符合空想中的样子。比如,开启一天的办法就很不理想:常日是反复地按掉闹钟。笔者可以掌控好日常例程的几个方面,但在早起这方面却无能为力。笔者患有严重的就寝时相延迟综合征(DSPS),大略点说,便是熬夜第一名。
虽然将闹钟定在清晨七点半,但我会按掉重调好几次才能醒,末了常日会在八点到十二点之间起床。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:虽然摧残浪费蹂躏了很多清晨光阴,好在大部分任务仍旧做得完,这种不完美可以接管。
等到真正起床的时候,花一点韶光抱怨起床难,然后给自己泡杯咖啡。咖啡因对我险些没有浸染,喝咖啡仅仅由于喜好,也能供应一些缓冲的韶光让我彻底复苏。
新的一天从新闻阅读开始。很多效率专家会说不要在一日之初读新闻,乃至有些专家会建议说根本不应该读新闻。但我以为这有些骇人听闻了,笔者常日只读五分钟新闻故事,这不至于对感情产生多大影响,更不至于毁了一整天。
在这之后,清晨例程才正式开始。清晨例程是挺神奇的东西——每一天重复这种仪式能让人觉得自己处于最佳状态。在过去的81天里,我始终坚持这套例程。这套例程包括三个部分:写日记,磨炼以及冥想,按照这个顺序开启新的一天。
写日记
图源:unsplash
笔者是从几年前正式开始写日记的。这有助于理清思绪,客不雅观地看待各种事情。笔者考试测验了多种写日记的方法,包括构造型和随意型。终极创造了一个不错的模板,不一定适宜你,但可以当作一个好的开端:
· 非构造性部分。这部分记录任何想写的东西。我常日记录的是与前一天干系的事情。
· 月目标及其进度部分。我喜好每天提醒自己月度目标及实在现的进度。
· 戴德部分。哀求自己每天写下值得感谢的事情。我有时是个很爱发牢骚的人。每一天都有那么几件不好的事情发生,对此颇有抱怨在所难免。但我哀求自己找出那些看起来理所应该实则值得戴德的小事——小到像是一杯咖啡,一次和朋友的闲聊,或是一个舒畅的澡。
· 项目灵感部分。每天我都要进行头脑风暴挖掘新点子,为一个app,一个网页,一本书或者一个创业公司。这些点子常日很蠢,最近一个点子是:“编程一个天生式对抗网络(GAN)来网络具有较高策展可能性的Medium文章”(GAN,或称天生式对抗网络是一种“创意AI”)。然而,每隔一段韶光,我就会想出一个好点子,乃至可能开始动手研究。
· 附加:断舍离部分。每一天我都要找出生活中可以简化掉的东西。这有时跟处理全体项目一样繁芜,有时却跟删除Trello看板上多余的任务一样大略。讽刺的是,末了一件须要断舍离的东西便是断舍离本身,由于我已经断无可断了。
· 问题部分。每天清晨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:我该当做这个项目吗?该当辞职吗?该当开始在Medium上面写文章吗?该当捐献口罩给有须要的人吗?十年后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?我去世前会不会有什么重大遗憾呢?如果七天后我就去世了怎么办?
· 专注点。这分为两点:一个被称为高度专注(HF),另一个被称为低度专注(LF)。这是当天必须完成的(仅有的)两件紧张事务,别的的事务要在此之后进行。
· 故事灵感部分。这个部分是在进驻Medium不到一周的时候才设置的,但是每天都会有一个新的Medium故事点子冒出来,主要的是养成不断天生点子的习气。
· 回顾部分。这个部分只在每月末进行。基本上我会回顾上个月发生的所有事情,取得的造诣,学到的知识以及犯下的缺点。每年年初,我会为接下来的12个月写下最佳情境(BCS)和最差情境(WCS)。在回顾环节,就将最近的情形与这两个情境进行比较。
写日记确实挺难的,有时很费脑筋,要循规蹈矩。这个模板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的,而是从大略的形式逐步改进得来的。不过虽然看起来很难,但常日每天花的韶光也不会超过30分钟。
磨炼
清晨例程的第二步是磨炼10到60分钟,详细时长取决于当天的身体状况和韶光。笔者没有固定的磨炼方案,大多数时候是做些徒手体能演习,类似于Darebee上面那种。磨炼的强度不会很大,毕竟我紧张是为了保持康健,不是为了塑形。
图源:unsplash
冥想
末了一步,冥想。笔者每天进行十分钟正念冥想。我试过将冥想韶光拉长,最多试过40分钟,但是这太花韶光了,而且过一会之后就会以为很无聊。
虽然之前没有像近三个月来这样持续,至少我也坚持冥想好几年了,但依然以为自己不是个很好的冥想者。我乃至无法确定这是否真的有用,由于觉得不到任何禅意,彷佛只是更理解自己的感情一点。我疑惑有时候全天持续积累的压力会抵消散落冥想的收益,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。
这整套例程每天要花50到100分钟,但这是值得的。
最大化利用事情韶光
我将一个事情日分为两段:午餐前段和午餐后段。常日午餐后段更长也更随意马虎集中精力。由于起得晚,午餐前我没有多少韶光事情。如前所述,日记中有一个高度专注任务和一个低度专注任务。常日来说,在午餐前段做低度专注任务,在午餐后段做高度专注任务。
这又与大多数效率专家的主见背道而驰:他们主见应该先做高强度事情再完成低强度事情。但是我起得晚,在清晨例程和午餐中间的韶光很短,因此这种方法最适宜我。
低度专注任务常日包括打Skype电话和处理一些行政事务。高度专注任务则包括任何必要真正投入精力的事情,诸如在Medium上写故事,编辑特色代码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等等。
图源:unsplash
一天的低度专注任务和高度专注任务该怎么选择呢?在我的Trello主看板上有两个列表。低度专注列表上写着一样平常待办事项,高度专注列表写着各种项目。
对付每天的低度专注任务,我遵照前辈先出(FIFO)的方法,直接选择低度专注列表上的第一个。常日我一天只完成一个低度专注任务,偶尔多做一些。总体而言,例程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安排常规生活的纲领,而不是一套必须严格遵照的规则。
我选择高度专注任务的方法也是同样的,不过这个列表是根据每个项目当前任务的截止日期(可以是自己设定的,也可以是现实哀求的)来排序的。
这里要把稳一点:对付高度专注项目,我不列一堆任务,只写当下任务和截止日期,任务完成之后再记下一个任务。我已经完备摒弃了操持导向型方法,由于操持根本不管用。举个例子,下面是我低度专注列表上的部分任务:
· 租约到期
· 与教授进行Skype通话谈论创业公司
· Skype通话谈论DWC项目
· 与业务顾问进行Skype通话
以下是我全体高度专注列表:
· Medium:编写新故事
· DWC:校订论文
· Dedalus项目:修复文献
· CT项目:完成可行性研究
· Andrea项目:结题
· 创业公司:完成融资推介展示(pitch presentation)
· CV项目:修复测试集上的高误码
· TP项目:完成论文
这里要把稳两点:
· 高度专注项目中也有些低度专注任务。这里所列下的每个项目当下的任务实际上仅指当下的高度专注任务,项目中的低度专注任务则被列在低度专注列表里。
· 我不会在同一天里进行两个不同的项目。这种方法我考试测验过,也考试测验过将特定项目固定分配给某个事情日。但目前来看,前文所述的方法是最好的。
图源:unsplash
这种持续几天闲置多个项目的做法看起来彷佛有些不理智,但很适宜我。这样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一个项目上,从而可完成更多的任务,截止日期觉得也没有以前那么紧迫了。
我先做低度专注任务,然后吃午饭,接着通勤去上班,然后终于可以全心投注于高度专注任务了。在高度专注事情期间,我不怎么复书息,也不会拖延。
我会听有声读物,以是午餐和通勤韶光不会“摧残浪费蹂躏”。我常日坐公交车去办公室上班。放工回家则常日是步辇儿。这段路程3公里,以是在听有声读物的同时也顺带磨炼了身体。
我仍旧进行日常阅读,尤其是技能性和实用性的书。但一样平常在晚上进行,在大脑终于闲下来看电视之前。我常日凌晨两三点才睡觉,有时乃至更晚。
形本钱身的例程
再次强调,以上是我的例程,不一定适宜你,如果想试试,有些关键点可以把稳一下:
· 要有清晨例程。清晨是养成习气的最佳时段,我们已经有些清晨仪式了,比如泡咖啡,沐浴,打扮自己。将新习气融入这套例程里相比拟较大略,否则等到晚些忙于事情或者感到怠倦的时候,再去养成习气会难得多。
· 要写日记,哪怕一天只写一句话。记下想法有助于理清思绪,也方便之后随时翻看。每天我都会看一年前的同一天写下的日记。看日记比写日记学到的东西还要多。
· 要建立完成事情的体系。我们都有拖延症,但是当有日常目标的时候,拖延症就变得可控很多。对我,日常事情目标是一个低度专注任务和一个高度专注任务。
· 要专注于行动而不是操持。我采取无操持日程之后,完成的事情变多了,拖延变少了,这种方法可能也适宜你。在个人安排方面应该更灵巧,并且专注于行动,而不是试图掌控统统。
· 要利用好韶光。更好地利用通勤以及做其它琐事的韶光,得到的收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。意识到这点本身已经不随意马虎,但更应该找到利用好韶光的办法。听有声读物是一种,也可以用这段韶光进行Skype通话,练习正念,或者想些点子。
图源:unsplash
· 要照顾好自己,应该平衡好事情和自我照料。我会通过磨炼,冥想,看电视节目来放松自己,如果不这样,事情效率会降落很多。
节制好自己的韶光实际上是重新夺回对自己的掌握权,如果想要改变颓废的状态,不妨从这些步骤开始。
留言点赞关注
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
如转载,请后台留言,遵守转载规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