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,UP主@当铺小说家 突发奇想,如今很多AI软件都能根据笔墨描述,创作出对应的精美图画,那它能否根据文言文绘画?

于是,他将高中经典文言文作品,利用AI绘图软件进行绘制。

没想到,原来十分智能的AI软件,在博大精湛的文言文面前溘然放飞,画出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画面。

杜甫名作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讲述了茅屋被秋风吹毁,甚至百口遭受雨淋的痛楚经历。

当AI赶上古诗词李白看了都摇头

可AI一脱手,就把这篇悲情色彩的古诗,变成了喜感十足的抽象漫画。

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

一开篇,伴随着狂风卷起,茅草屋被吹得杂乱无章。

面对这句凄凉的诗句,AI开幕雷击,让茅草屋幻化成精,在风中发出呼啸。

被狂风卷飞后,茅草有的飞入林中,有的飘落池塘。

这些配图之间画风跳脱,时而婴幼儿动画风,时而拥有油画质感。

除了画风繁芜,插图中还会涌现各种喜感十足的元素。

比如“娇儿恶卧踏里裂”,“娇儿”一不留神变成了大汉,瞬间出戏。

乃至在AI的创作下,古人跨时期地用上了苹果电脑。

每句诗天生的AI画面,都让不雅观众措手不及。

凭借新颖的AI玩法,这则视频发布后迅速登上B站热门,播放量超过250万。

印象中神通广大的AI,面对文言文竟然也难以参悟。

然而,AI这次翻车并非有时势宜。

与饱受古文折磨的广大学子一样,文言文对付AI来说,同样是一座难以超出的高山。

到了苏轼的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AI的加工更加天马行空。

在短短一首诗里,AI创作了志怪小说、动漫电影、写意山水画等多种元素。

原文中正要入睡的苏轼被月色吸引,于是“欣然起行”。

但画出的图中,他仿佛战士出击的姿态,让人不由得担忧他的精神状况。

随后,苏轼化身李逵“破门”而入,把张怀民吓得惊坐起来。

原来,“怀民亦未寝”这句话就曾引发过广大网友预测——

当时会不会是苏轼大晚上不睡觉,硬把张怀民从床上薅起来陪自己夜游。

在AI画面中两人一个精神抖擞,一个“满脸写着乐意”,这一阐明溘然变得合理起来。

AI彷佛对张怀民的无奈心领神会,只好让他顶着黑眼圈和蓬乱的头发,被迫与苏轼“步于中庭”。

怀民:你猜猜我为啥未寝

应网友催更,UP主还推出了一系列AI版初高中国学经典。

同样,这些文言文作品用AI绘制后,每一幅画面都脑洞大开,想象力惊人。

看多了AI爆改版国学绘画,不少网友也逐渐参透了AI常常犯蠢的缘故原由。

文言文的措辞高度凝练,又常常一词多义,偶尔还会涌现各种典故。

而且文言文中的一些用词,与当代汉语相去甚远。
被当代汉语演习出来的AI,在转译过程中肯定会水土不服。

比如,《陋室铭》里有句“孔子云:何陋之有?”,理解起来难度并不算高。

个中“云”的意思是“说”,已经近乎知识。

但AI却出人意料地根据先贤的画像,天生了一朵“孔子云”。

碰着利用典故情形,AI更是被干烧了CPU。

比如,《滕王阁序》中有句“邺水朱华,光照临川之笔”,“临川之笔”是借地名指代临川内史谢灵运的文笔。

AI不理解个中黑幕,绘制了一支“降临在河川上的钢笔”。

除了在古文理解上有bug,AI在创作时还高度依赖关键词的抓取。

这导致AI一旦捕捉到某个可呈现的元素,便不假思虑地添加到画面当中。

李白《蜀道难》的“西当太白有鸟道”一句 ,以“鸟道”来凸显蜀道的峥嵘波折。

没想到在AI的理解中,“鸟道”便是物理意义上的鸟走的路。

“连峰去天不盈尺”,利用夸年夜手腕形容山峰间隔天空的间隔不到一尺。

AI稳定发挥,果真在山峰阁下竖起了一把通天巨尺。

关键词捕捉得准,却缺少对高下文的理解,是AI理解文言文的通病。

除此之外,AI还短缺最主要的精髓——对文学意蕴和人类情绪的理解。

比如《水调歌头》中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”。

AI能够理解这是墨客在赏月,遥望天宫。

但它绘制的“天上宫阙”,却丝毫没有原诗中的寂寥和清冷感,而是一副热闹非凡过大年既视感。

白居易的《卖炭翁》,全篇描写一位卖炭翁的悲惨生活。

AI虽然画出了老翁的满面沧桑,却又让他笑得合不拢嘴,和原诗的主旨大相径庭。

虽然时常跑偏乃至放飞自我,但AI绘制古诗文并非一无是处。

UP主将诗句逐句拆解投喂后,AI还是贡献出不少和原文相映成趣的名场面。

面对《滕王阁序》中的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AI就不负众望地超水平发挥。

不雅观众不禁感慨,连AI看到这句诗都能悟入迷韵,将几个关键意象精准呈现,这句诗不愧为千古名句。

有时候,AI也不乏一些令人面前一亮的巧思。

《将进酒》中,李白用“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”,写尽对人生苦短的感叹。

AI在呈现这一幕时,奥妙地构思出了“镜中”“镜外”两个天下。

在人对镜端详之际,镜中人已经白发苍苍,仿佛弹指一挥间就已老去,一张图瞬间升华原文。

AI和传统经典的碰撞,结果总是在无语和惊艳之间反复横跳。

不过,这种具象化的展示,每每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笔墨的留白。

很多网友表示,自己当年背诗时,也是用在脑海中构建画面的办法影象,如果AI绘画早点问世,背课文就不会如此折磨。

这一系列整活儿视频,大概还能意外探索出AI的另一种可能。

AI强大的学习能力,加上UP主猖獗的脑洞,让AI成为文言文的学习工具大概不会太迢遥。

来源:微信"大众年夜众号“青年文摘”

作者:米油茶

编辑:伍希城

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通报更多信息之目的。
若有来源标注缺点或涉嫌陵犯您的合法权柄,请联系我们。
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感激。